Transparency (2) -- inspect and adapt
   確定大方向,修改小目標   scrum 是以經驗法則(Empirical)為主的開發方法,在開發過程中,每個sprint做出來的potentially shippable有可能很棒棒,也有可能評價不高。所以跟打橄欖球一樣,每一次進攻、推進的路線、節奏跟戰術必須要一直修正,最後,才能達陣得分。    雁子南飛   在certified scrum master的課程上,老師(至少我那位老師)用的例子是雁子往南遷徙過冬,那些鳥其實只是要找到符合三個條件的地方:   夠溫暖  夠安全  食物夠多   於是,它們每天早上起飛,黃昏降落。每天它們都在觀察(Inspect)四周環境,是不是夠溫暖、夠安全跟有沒有足夠的食物,然後它們做出決定(adapt),看是要繼續往南飛,還是就在當地過冬。   假如不透明,這些雁子就不知道他們飛到哪裡了,是不是夠溫暖、夠安全跟有沒有足夠的食物。   很有道理吧,不透明怎麼知道飛到哪裡了?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飛到北京,明天就變成北京烤鴨了?   ...好啦,我知道雁不是鴨,但大家懂我的意思吧。       In scrum framework...  在 上一篇文章中 ,聊到了三個方向的透明度:   主管對下屬  下屬對主管  同事之間   有了這三個方向的透明,基本上團隊會在對的方向跟士氣上做事,然後,這一篇再繼續講一下透明的重要,尤其是在scrum框架下。   scrum框架規定了很多個會議,要這些會議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大家就要做到三個方向的透明。還記得sprint planning meeting嗎?假如團隊不敢跟PO說,我覺得妳這些東西我們一個sprint做不完,那最後一定是喇掉。還記得daily stand up meeting嗎?假如不好好sync,別人的東西可能會跟你的打架,又要浪費時間去修。還記得sprint review meeting嗎?假如PO或是其他stakeholder不好意思把覺得怪怪的地方說出來,那最後成品也是喇掉。還記得retrospective嗎?假如大家不敢指出彼此做得不好的地方,最後團隊也是在互相忍耐而不會進步。    有話就要大聲說阿。   scrum框架的每一個會議都是在蒐集feedback,讓整個團隊能inspect,因為大家都不是笨蛋,不是白痴,大家會想出一些方法(adapt)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