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決時,該怎麼辦?

三國時代,江東小霸王孫策臨死之前給弟弟孫權的遺言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無奈啊,張昭跟周瑜都過世一千多年了,就算他們還在世,你我也不是孫權。




之所以寫這篇,是因為昨天我被問到兩個類似的問題:一是,假如會議沒有結果怎麼辦?
有一派的人的想法是,謀定而後動,假如會議沒有結果,那就是會議時間不夠,繼續開啊,再多找一些部門的人進來一起想辦法啊,繼續開會,最後總是會有一個結果的。

第二個昨天被問到的問題是:Terry 啊,關於XXXXX問題,我有兩個 solution,我覺得兩個都差不多好,我不知道該選哪個,我想聽聽你的看法。

有一派的人的想法是,謀定而後動,假如兩個都差不多,那肯定是沒有做完通盤的考量跟比較,我們必須繼續思考,最後「兩害相權取其輕」,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選他就對了!




 

謀定而後動,沒有問題,但要「謀」多久?

 

2018 年了,世界變化多麼的快,還有多少時間跟本錢讓我們去「謀定」?總算要「後動」的時候,情況還跟當初在「謀」的時候一樣嗎?我覺得這年頭已經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搜集足夠多的資訊來做最後的決策,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做。

回到我被問到的問題。第一題,如果會議沒有結果,但我們手上的事情需要一個會議結論才能繼續往下進行,那就隨便挑一個做了啊,等什麼?第二題,如果你手上有兩個選項,兩個選項都「差不多好」,那任何一個選項都是「好」的,那還遲疑什麼,就挑一個就做了,等什麼?

我的師父 Daniel Teng 在課堂上有聊到,常常有人問他,他們公司想導入敏捷,要用 scrum 好,還是 Kanban 好?後來我也常常被問到一模一樣的問題,答案是:你就挑一個,就做了,做得不好、不順的話,再換就可以了。這都是好東西,等什麼?

等待別人給你 permission 嗎?請看 Gary Vee 怎麼說:


 

 

 

Reckless?

 

不要魯莽,不可以魯莽。做計畫還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在「長期」跟「短期」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跟妥協,真的是個藝術,我也還在學習。但我很喜歡敏捷圈子裡常常被引用的艾森豪將軍的一句話:
“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我們還是要做計畫,但做完計畫以後的那本計畫書就可以丟掉了。


 

 

Failure?

 

很多人怕失敗,而這種亂選一個就做了的邏輯會大大的提高你失敗的機率…XD,所以!要用最小最小的成本來驗證所選的方法是 OK 的。在軟體上,這個東西叫做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一般的產品可能要做 PoC (Proof of Concept) 或是 Prototype;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是角色扮演,或是模擬情境。做這些東西不應該花太多時間,以軟體而言,差不多是兩三天、一個禮拜,頂多兩個禮拜就應該可以做出 MVP 來驗證想法了。google 這本書是五天。而這本書的內容並不限定在做軟體喔~

因為投入的不多,最後如果真的失敗了,也不至於浪費太多時間與成本。發現失敗了,就趕快換、趕快「轉進」。

謀定而後動的那一派的人很怕失敗,我也怕啊,廢話,但我覺得,如果失敗了不會死人,就有本錢可以失敗。

敏捷思維對於失敗是很歡迎的,下次有機會再寫另外一篇文章來講敏捷是怎麼面對失敗的吧~


 

 

所以,到底遇事不決怎麼辦?

 

簡單的很,以下是步驟:
  1. Random 挑一個,開幹
  2. 用最小成本、最少時間,做出某個最小的成果
  3. 如果 OK,那就繼續做,繼續長大;如果不 OK,就換個做法,回到上一步。
以上,參考參考。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