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工程師們願意學習?
這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因為我覺得太多人選擇蹲在自己的舒適圈了,還有太多人擠進了相對穩定的公司,每天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做重複的事,變成了 IT 業界的公務員。當新創事業的工程師是拿命在拼,那些穩定的公司的工程師卻是佔好了位置,準備養老。
我覺得這很糟糕,當我們在抱怨台灣低薪、不尊重專業、不懂軟體的時候,我們的軟體工程師又拿出了什麼態度、什麼專業來交換呢?
Ruddy 老師在 agile tour 2016 的 talk,說,把故事說好,讓 developer 們感到好奇,然後去面對那些很煩的事情,然後反覆的做 retro。再補上 soft skill 的十步學習法。
還有,每次遇到 Daniel 的分享,我也都會問這個問題。Daniel 大概的回答是,學習是在一次又一次被羞辱的過程中發生的,所以要“不要臉”。可能偶爾他會提到 T 型人、兀型人甚至是梳型人。我覺得這超有道理。在現在這種一直在變的社會裡,還想靠一種專長、一種語言就想混飯吃到退休的,應該是不存在了的。
然後前幾天有機會遇到微軟負責全球導入敏捷的長官,有跟他聊了一下,我也拿這個問題請教他,感覺他有想了一下,然後說,應該要先從尊重 developer 開始,試著理解 developer 的難度,不要再去壓他 schedule,不要再逼他做不合理的事情,然後因為他是人,他應該也會開始學著進步。
所以又回到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了,到底誰先? 是 PM 或管理者們要先尊重 developer 們,還是 developer 要先 show, don’t tell?是某個人先引發出 developer 的好奇心,還是 developer 自己先去找個東西來用十步學習法學一學?
這...我好像也說不清楚...(或許畫個 CLD 來分析…?)
但我想到了三件事:
1. Steve Jobs 的訪問
提到了 Teamwork is depending on trust.
2. Dr. Suess 的 Bee Watcher
這故事是呂毅老師上課時講的,大意是說,修道士在討論他們怎麼知道蜜蜂有沒有在努力工作,於是他們決定推派一個修道士去盯著蜜蜂,看蜜蜂有沒有努力工作;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修道士有沒有努力地盯著蜜蜂呢?於是再派另一個修道士去看著這個修道士;那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修道士有沒有努力盯著那個修道士盯著蜜蜂呢?...
是一個你會覺得,他媽的,有完沒完的故事... XD
3. 之前在臉書上看到的博弈理論。
我們要更相信對方,要進行反反覆覆的溝通,讓誤解降低。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當然,好奇心是正確的,不要臉是正確的,梳型人是正確的,尊重 developer 也是正確的。
但是假如我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會是:
信任
不只是工程師。信任,會讓每個人願意學習,也就成長了。
敏捷不就是不斷學習嗎~ ㄎ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