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心得] 職場素養進階課
今天公司請了陳嫦芬老師來演講,嫦芬老師是台灣很多公司 CEO 的 Coach,而小弟,應該也算是公司內的小小 coach ,只是我是 coach 軟體開發團隊,而嫦芬老師是 coach CEO,功力強好多好多好多好多。今天講的是職場素養進階課,關於這堂課的內容,我很多都超有感覺,因為很多跟我學到的敏捷心態幾乎是一樣的,也讓我更確定敏捷是對的。課程內容可以看天下雜誌的這篇介紹,而這個下午真是太震撼人心了!
我試著用 ORID 的方法來寫寫看心得... 但我把 R 跟 I 寫在一起好了...每個有共鳴的點我都寫一個 O,然後一個 RI ,簡短的寫,最後用一個 D 結尾。
====== 第一個 ORI ======
O:
什麼是職場?
- 職場是“協同合作”的地方
- 職場是“競技場”
- 職場是把人才轉化成人力資本的地方
- 職場沒有標準答案的考場
- 職場是有付出就有收穫的公平秤
- 職場不畏失敗,更求成功
R I:
第一點 協同合作
我們的敏捷宣言其中一點就提到了 Collaboration,為什麼不是用 Cooperation? 或是 team work?
第三點的把人才轉化成人力資本
為什麼說是 資本,為什麼不說是 Human Resource?
這個跟上 CSPO 課程的時候,Daniel 說的一樣,假如什麼都 SOP,什麼都 Waterfall,那”人”就是人力了,是可以被替代的一種 resource 了。
如何跟 agile / scrum 一樣,做出有 value 的事情,不管是負責什麼事情,才是我們這群”人”的價值,對公司或主管來說,才是資本。
第四點的沒有標準答案
完全一模模ㄧ樣樣,讓我貼上我在公司內部上課用的投影片:
第六點 不怕失敗
也是一模模一樣樣,fail early,fail fast,最後,failure 會是讓自己跟團隊變得 better 的事情。所以,假如一個 scrum 的團隊夠成熟,sprint 是越短越好。
至於第二點跟第五點說到的競技場跟公平秤,也是很有道理,但 scrum, agile 就比較沒提到這部分。
我能想到的比較接近的有兩個:第一個,在 scrum team 裡面,我們認為每個 team member 的年終考績都是一樣的,這聽起來不太公平,但我們都看得出來某些人表現就會是比較好,因為他在 scrum team 裡面會去 share 他的 expertise,讓團隊進步,這種人終究不會被埋沒的。
所以,終究還是競技場跟公平秤。
第二個,scrum 比較看的是拉高一層的:團隊。兩個不同專案的不同團隊之間產生出來的 potentially shippable,一定還是會有高下,一定還是會有 value 的不同,老闆與客戶一定心裏還是會有個標準比較這兩個團隊。
所以,終究還是競技場跟公平秤。
====== 第二個 ORI ======
O:
It is all about you. 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R I:
也是幾乎一模模一樣樣啊,強調要從自己開始,強調要如何 “更好”。一個 sprint review或是一個 retrospective 都一定要有成效,一定要有 feedback,下一個 sprint 才會更好,更重要的是,團隊才會更好,團隊越變越好了,每一個成員能差到哪裡去?
====== 第三個 ORI ======
O:
專業的定義... (這邊太感人了,我不抄了。)
專業與專家不同,Professional 與 Specialist 是不同的。
R I:
其實這才是最難也最核心的事情,不管是 scrum 還是任何其他軟體開發方法。很多人根本沒有想過自己的專業是什麼,就算是出了社會 20 年的人,可能也沒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他會找到一個穩定的環境,開始擺爛、耍老與刷存在感,因為這樣的人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專業是什麼,也就根本不會想如何去學習、去 improve自己的專業,也就無法變成更好的自己,成長的只有年資, That’s it.
scrum 需要的是專業人士,PO 有一說是 problem owner,他的 problem 要交給“專業的“團隊來解決,假如這個團隊沒想過什麼是專業,那就...good luck
嫦芬老師給了很棒很棒的專業的定義,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菁英力--職場素養進階課這本書。
====== 第四個 ORI ======
O:
”talk about yourself.“
R I:
其實我們都還不夠認識自己,假如面試遇到這題,真的,大部分的人都答不好的。
====== 第五個 ORI ======
O:
自我領導
R I:
這邊老師只用短短的時間帶過,但我也很有感覺。在 scrum team 裡面,我們不需要 PM,scrum team 不需要人來 manage 他們,每個人都是可以自我管理,自我領導的。
====== 中場休息 ======
覺得我越寫越短了齁,因為現在是晚上 1:15 ,有點累
====== 中場休息 ======
====== 第六個 ORI ======
O:
溝通能力
意念—> 文字 —> 文字 —> 意念
溝通是要反覆來來回回的
R I:
這是我比較弱的一環,對於語言的掌握與說話的方法真的要加強。
在傳統的軟體開發裡面,因為軟體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很多事情用需求文件用合約來講根本是講不清楚的,最常見的是,客戶頭腦裡想要的軟體,因為看不到摸不到,所以說不清楚講不明白,但是還是要寫成需求啊,從客戶的意念變成文字,再把文字寫到文件裡,中間 information loss 就掉得亂七八糟了。更不用說這份需求文件還要經過 PM、RD、QA 甚至是 sales、analysist 等等,所有人看完文件以後,大家認知是一樣的嗎?
所以,為什麼我們敏捷的擁護者要推動 BDD (ATDD)、TDD,為什麼要 Specification by Example,為什麼建議寫成 user story,為什麼要趕快做出 MVP ,然後趕快修正。其實都是為了降低溝通造成的 information loss的影響,而盡快用 working software 來校正大家的認知。
====== 第七個 ORI ======
O:
提問能力 與 信任
R I:
其實一樣,在公司沒有標準答案,而且溝通是會失真的,所以如何提問,就更重要了,必須要言簡意賅的闡述問題。
我們這行,很多人都跟電腦講話的時間比跟真人講話的時間還多,比如說像我,我寫程式就是會不自覺地自言自語,真的要我問問題的時候把問題問好,還真不容易。而 scrum team 裡面,Scrum master 要引導 team 跟 PO,而我的 CSM 的老師 Bas 說,最好的方法是”問問題”,要怎麼問得好,又能讓被問的人給出答案或是從問題中得到啟示,或是根本不回答問題,而他就直接去找解法或是找對應的人一起解決,這很難的。問問題真的是很重要的技巧與能力。
另外是信任,有很多主管不信任 scrum team 的 member,就覺得要團隊能自我管理根本是不可能的,我是主管我就是要盯著他們,他們不能上班時間刷臉書之類的。
很奇怪,為什麼你找人進來卻不信任他們?
很奇怪,為什麼有的 member 就是沒辦法做到讓隊友或主管信任?
====== 第八個 ORI ======
O:
一個放在地上的 6,一個人從這邊看是 6,另外一個人從那邊看是 9,然後這兩個人就吵架了。
而 6 跟 9 造成的爭執,在每間公司內都在上演。
R I:
這也超有感的...
第一個,老師說,主管要做出決定,要馬是6要馬是9,而另外一方的人就要相信這個決定,盡力地去做出老闆的決定。
很多政治問題就是因此而生啊!!!
我們每個人都要去避免這樣的心態。
但是假如主管對我說,他決定這個案子接下來要用 waterfall 開發,7/1 上線。Terry啊,你好好跟著我衝,跟著大家一起合作,我們一定做得出來...等等,我真的沒辦法用 waterfall 做軟體了,我真的不相信 waterfall 做任何專案都能如期完成了,唉,真難。這真的是專業的職場素養。
第二個,老師說,假如主管把 6 跟 9 加起來除以 2 ,那這個主管就很糟糕了...
可是我們看看台灣大部分做軟體的公司,多多少少都把 waterfall 跟 agile 混在一起,說是要取平衡點,甚至有的人發明了自己的 scrum,超威的~
6 跟 9 就是長那樣,不管從哪裡看,就是一個圈圈加一個弧線,但很多主管都說是 7.5,太感傷了。
第三個,老師說,身為員工,不要覺得主管都站在另外那邊,然後就灰心了就說喪氣的話或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了,之類的。
這邊有點忘記老師的說法了。
但,以自己的 perspective 一直源源不斷的提供給主管資訊,是我認為一定要做的,就算人家覺得我們是烏鴉,或是在唱衰,我都不管,我對我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能報喜不報憂,我對現在帶領的團隊也是一樣的要求,一定要透明。 scrum 嘛,Transparent、Inspect 與 Adapt。只要還沒有 finalize 下來,我覺得是 6,我就會源源不絕的說他是 6。
====== 第九個 ORI ======
O:
我問了問題,我問說,有的人就是 too busy to improve,怎麼辦?
老師的回答是:與”懶”告別。
懶,就是把心賴在別人身上。
R I:
好吧,我借用了很有名的那張圖來問這個問題,的確,其實太忙的話,大部分時間是因為不想改、懶得改,寧願自己來,或許也是不信任隊友吧。
就別懶了吧,去用對的方法做事吧,把輪子換成圓的。
呼,寫完了....
其他其實還有很多啊,比如說成功的定義,比如老師說的很多關於秘書的故事,都是很震撼的,但現在晚上兩點了,就容許我放在心裡吧。
====== 一個 D ======
1. 首先是,會議結束後,我就立刻招集了我現在帶的團隊來針對演講內容 retrospective 一下,這是我當下的第一個決定。
2. 因為發問,所以得到了這本書,我決定先好好念完。
3. 我之前被人家講說,Terry啊,你生命中只剩下 scrum 了嗎?其實,真正的大道理啊,在佛經或是聖經或是可蘭經或是任何大賢大聖的著作裡都會找到相通的東西,只是敘述的方法不同。這些職場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不會只有在 agile 或是 scrum 裡面才有的。所以我的決定是,不要讓我的生命只剩下 scrum,要把觸角延伸出去獲取更多東西。
4. 我決定對台灣的演講者還是要有點信心,台灣很多教授或顧問或講者,都很弱啊,不能說他講的東西沒有價值,但他只是可能把十分鐘的有價值的東西灌水灌到三個小時,聽這種課真的氣死人。像 Daniel、Bas 與 嫦芬老師這種國際級的老師,絕對都是扎扎實實的硬底子,聽了就是爽,課程多貴都可以,因為知識太寶貴了。
5. 我決定去看嫦芬老師的 coursera,台灣有這種國際級的老師,真是太感人了。
6. 像我在上面寫的一樣,那些大道理是相通的,而在軟體開發上,把這些道理表現出來,很自然地就敏捷了起來。有的時候,我真的會懷疑在台灣敏捷到底推不推得起來,反正用 waterfall 也是可以做出來,deadline 要到了就加班加班,爆了就被罵一罵,叫老闆去跟客戶或是大老闆喬一下,好像也可以?但,真的,那沒有職場素養,那根本不專業。所以,我決定要更相信用敏捷來開發軟體是正確的道路。
7. 最後,我決定要訓練自己的心理強度,不要因為演講者講的的內容太強大,而最後問問題的時候聲音都在發抖... 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