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Questioning if Agile Works in Asia


隨手翻翻,有錯的話... 那就有錯吧,趕快跟我說,我自己好好 retrospective 一下~


原文來自 InfoQ
翻譯已得到作者 Savita Pahuja 及 InfoQ Community Manager Rozana Bacila 同意及授權
=======================================






最近在各個 blog 有很多針對於 scrum 或是敏捷是不是能在某些亞洲文化中有效的運作的評論,反面的論證與闡述也出現在很多人的 blog 中,這篇文章把正反方的論點都呈現出來。


敏捷/scrum 與 亞洲的心態是相斥的嗎?


Joshua Partogi, scrum.org 的專業的 Scrum Trainer,最近寫了這篇文章"scrum does not work in Asia",他說大部分的亞洲銀行都沒有以敏捷全速前進。
Partogi 給了 scrum 在亞洲行不通的原因,他說亞洲人在階級架構下比較自在,因為他們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與遇到狀況時的某些規則與習俗。

“大家期望有人能告訴他們要做什麼 跟 他們自己也會去告訴別人要做什麼,這是整個系統一層一層的運作的方式。”


他說亞洲人為了維持整體的和諧,而會去避免跟同事吵架或產生紛爭,而這影響了亞洲的敏捷團隊進行 sprint planning, review, retrospectives 跟 daily scrum 的方式。根據 Partogi 的觀察,大家因為不習慣處在可以犯錯的安全環境中,而傾向於不說出自己的意見。

Claudio Caballero, Goodwill Group Foundation的 CTO ,在他的 blog 說主要的困難是在亞洲文化中說出深刻的實話 (hard truth)。

"敏捷是需要向給想掌握事情的人說出深刻的實話,而在亞洲這種把尊重、敬意與留面子看得很重的地方,這種說實話的能力是很難的;西方文化這方面比較簡單,所以在敏捷上取得領先。"


Ken Schwaber,scrum 的共同創立者與 scrum.org 的頭頭,也在他的 blog 裡面提到在中國提倡 scrum 的文化障礙,他說在敏捷的環境中,想要可預測性的人會遇到問題。

"在文化中適應了可預測性的人,會相信他們可以預測未來,他們的工作就變成了藉著用暴力法強迫人們跟資源讓那個未來發生。而 scrum 的人相信當遇到複雜的、有創意的工作,像是軟體開發,可預測性是不可能的。而結果就是爛軟體、schedule 滑掉、浪費了金錢與一群沒士氣的員工。"


Partogi 說亞洲的教育系統也影響了人們在工作時的思考方法與行為。

"亞洲的教育系統要求要學生要高分,而不是實驗、自我探索跟犯錯,而這正是敏捷要的。"


Partogi 說,因為亞洲的外包模式,公司試著用敏捷式開發來做 costdown,但敏捷團隊的每位成員通常都不便宜。他覺得在亞洲, 因為大家錯誤的覺得轉換到敏捷能降低成本,所以 scrum 會不斷地被挑戰。


反方 — 不管在哪裡,敏捷都不是件簡單的事


Auspicious AgileJohn Okoro 發佈了一篇名為 "亞洲使用敏捷的正面看法“ 的文章,在文章中,他深入了幾個 Partogi 的看法,並得到非常不同的結果,他首先說亞洲不是只有一個文化:

"要謹記於心的是亞洲不是同質的只有一個文化,中國與東南亞、印度、日本與韓國不同,東南亞的國家也各自不同,把整個亞洲視為同一個巨大的地方是不準確的。"


Geert Hofstede 提供了用來探索各國文化不同面向的工具:Cultural Dimensions Country comparison tool,他說文化的維度是很寬廣的推論,而在那一個國家內,對於組織、團隊與個人的文化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Okoro 繼續對教育系統的偏見做攻擊,他說:

"我老婆是在美國受訓的老師,他拿了 Fulbright Fellowship 到了新加坡繼續讀教育系統,他其中一個主要的發現是,雖然在過去幾代的教育非常注重成績與排名,但現在在學校裡對於創意思考與有創意的解決問題是越來越多了。
整體而言,在亞洲的趨勢是傾向於創意與創新的,這其實來自於亞洲的古老的歷史與文化,比如在 China much innovation originated 中提到的火藥、羅盤、造紙術與高爾夫等等。"


Bob Gower 也寫了一篇類似的文章是有關於他自己在 Agile Singapore conterence的經驗:

"從大公司來參與研討會的人超多的,跟十年前主要是 startup 與反對當時文化的狀況差很多,這些參與者都熟讀了精實與敏捷的原則,並對大型的敏捷有強烈的興趣。每個跟我聊天的人都好像很博學多聞、好奇與想做些什麼來改變目前公司做事的方法。
在研討會的主講者與參與者的對話之間,我隱約感覺到大部分的人認為相對於亞洲市場,其他市場是比較領先的,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依此而預測接下來幾年的發展方向,有回顧歐美市場的能力不一定代表有預測亞洲市場的能力,比如說,以手機市場的擴張來說,反而是後起者超越了先期進入的廠商。"


他最後以亞洲市場的規模與範圍做出結論:
新加坡政府投資了 12 億在 “key areas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drive improvments withing the public sector” (譯按:囧... 我不翻了) ,而敏捷開發是其中之一,當大規模的採用敏捷時(對亞洲市場來說,擴大規模好像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在新加坡、印度、中國與日本的公司或許有機會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超過他們在美國的兢爭者。